泡沫时代沸腾的日本
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次奇迹,以如此体量的人口和经济体,能够实现每年差不多10%的名义GDP增长。这是一个沸腾的年代,中国人开始了全面的消费升级,海外旅游,房地产价格升值等等。
事实上,日本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,也经历了Go-Go year。那种沸腾的光景和今天低欲望日本不可同日而语。知乎上有一个超级长贴“上个世纪日本泡沫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副光景?”罗列了非常详细的数据。今天我们也和大家对于其中部分的泡沫案例,做一些分享。
这几年有一个非常火爆的PS游戏《如龙》,许多就是以日本的泡沫经济为背景,展现了疯狂时代中的那些最真实的人性行为。我们都知道,日本的泡沫经济分为两个阶段。一个是1986到1992年的泡沫诞生和亢奋期。这时候有许多上海人去日本打工,虽然做的是蓝领工人,但收入并不比做办公室的一些日本人差,而当时日本的泡沫经济也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。所以当时日本签证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,你不能超过35岁。
另一个当然是1992到1997年的泡沫破灭期,许多人永远只能生活在泡沫的回忆中。当泡沫破灭后,给予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。之后宅文化,低欲望社会,少子文化逐渐形成。最近有一部很火爆的电影《动物世界》,就是基于日本著名漫画《赌博默示录》改编,讲述的也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看不到希望的日本年轻人。
极度虚高的房价
当时有一个最夸张的说法,就是东京面积3.4平方公里的皇居,土地价格超过了纽约的曼哈顿,也超过了整个美国的加州。要知道,加州的面积是41万平方公里,曼哈顿也是全球的金融中心。1989年东京银座的一块土地,拍卖价格是97万美元一平米,成为全球地价最高的地方。今天这个地方的价格下跌了三分之二。
1983年日本全国土地均价是11万,到了1991年最高峰上涨到了59万。这还是全国平均土地均价的涨幅,东京这种核心地段涨幅更加恐怖。到了2015年,日本全国土地均价只有14万,许多中国人都觉得日本的房子太便宜了。
1988年末,日本全国土地总价是1842兆日元,当时对应的美国土地总价为403兆日元。简单来说,一个日本可以买下4个多美国。当时许多东京普通的60平米民宅就要5000万日元以上,许多人外地人根本没办法买房。甚至和今天的上海一样,许多外来人口觉得上海本地人不劳而获,能够住得起房。当时很多民房没有拍卖掉的,最后价格都是跌得只有十分之一了。
恋爱中的资本主义泡沫
由于当时日本也是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(其实和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),在恋爱方面,女性有着绝对优势。相信许多人都是看了80年代的日剧,其中只有木村这样的高颜值男性,才能找到合适的女友,许多人找女朋友非常困难。当时女性身边往往有几类男性朋友:
1)跑腿男。就是开车的车夫。当时许多女性出门是绝对不坐地铁和公交的,找一个男性朋友开车接送。特别是女大学生和刚入职的年轻女性,身边都有跑腿男;
2)买单男。女性出去吃饭,是没有付钱的习惯,都会有男性来买单;
3)送礼男。会定期有男性送礼,当然会得到一些小甜头,但不能指望太多;
4)本命男。真正的男朋友,当然你不仅仅要帅气,还要有钱。
当时请女性吃饭,都是5万日元以上的高级餐厅。80年代泡沫的时候,大家都流行请女朋友吃法国大餐,一顿饭下来极其贵。还要去高级酒店,送昂贵的珠宝首饰。反正谈恋爱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销。
就业中的泡沫
现在日本要找到好工作很难,但是在泡沫经济时代,是公司在求人。那时候去参加面试,日本企业会报销来回的出租车费用。面试结束,还会给候选人送一些小礼物。一般第一轮面试大家都会通过,后面就是公司参观环节。
公司参观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请这些候选人大吃大喝,出手要大方,必须都是六本木高档的寿司店,如果吃得差,人力资源部回头会被公司领导大骂。如果是看中的人才,甚至会出手送现金券,高级西装,名表等等。
今天企业暑期招实习生都是很习以为常的。在泡沫年代,日本企业招募实习生会全部安排好,来公司参观,带他们去旅游,安排住宿等等。每次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,暑期要去某公司做实习,其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电话中会一定强调一点:“千万不要带钱哦!”
当然,公司还提供各种各样的福利。包括安顿新入职员工的搬家费,不亚于五星级酒店的健身和游泳设施。当时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健身房和游泳池,以及一年好几次的团队旅游。
被高估的高端消费
在盛世年华,所有人都在消费升级,但是那些高端消费升级,许多仅仅是昙花一现。当时的日本开始流行滑雪,成为了一种高逼格的运动方式。
东京人都想去滑雪,但是很多滑雪场离开东京太远。于是1993年在东京附近的千叶开业了造价400亿日元的室内全天候滑雪场SSAWS。这个滑雪场,提供一年四季的室内滑雪服务,当初希望成为东京人休闲消费必去的场所。
好了,开业后门票7000日元,前三年客流量100万人还能勉强保本。到了经济泡沫破灭后,游客人数大幅下降,许多还是用打折券的学生。夏天的时候,滑雪场生意最好,但是维护成本也最高,不亏本才怪呢。那时候这个滑雪场一年赤字都要20亿日元,到了2003年9月才不得不拆除,变成了宜家商场。
还有一个潮流就是高端餐饮消费,特别是对于西方餐饮的追求。1985年日本外国餐饮企业有425家,到了1991年变成了3200家。里面消费的大头是企业公款吃喝,也就是所谓的招待费。在泡沫经济时代,企业招待费如果一晚消费不到10万日元,根本就没办法谈下去了。
东京的高端法国餐厅Robuchon,人均消费5万日元起步,一晚上消费超过百万日元的大有人在。而星期五也成了日本人必然会在外面就餐的日子,人均餐厅花费5000到2万日元,而年轻人会在3-5万日元的高价!
另一个高端消费就是出国旅游。今天全球旅游的主力是中国人,在全世界任何奢侈品商店都有会讲中文的服务员。2015年中国旅游花费总额为1045亿美元,差不多是11.4兆日元。然而,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出国旅游的花费就有恐怖的12.7兆日元。就算不扣除通胀,也比今天的中国出境游花费还多。那时候日本人平均出国花费为115万日元。
当时日本人扫荡了全球的奢侈品店,大家看到日本人来,就是财神爷来了。许多公司甚至在澳大利亚,新西兰等地设立海外的养老村,让公司退休员工去海外养老,陪伴翻译和其他基本设施。
写在最后:泡沫时代的一去不复返
今天的日本,给人感觉是明显的低欲望社会。年轻人不想谈恋爱,社会流行的是性冷淡风,服装大家就买标准化的优衣库。没有人炒房,也没有人炒股,即使日本的利率是如此之低。家庭主妇最多做做套利交易Carry Trade。
但是在当年,日本的泡沫经济一片沸腾,人的欲望也是很强的,甚至出现了大量今天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。所有的一切,最终都会回归常态,回归常识。
文章来源:虎嗅 作者:朱昂 来源网址: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251731.html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迈思豪立场
- 上一篇:154岁的鸭子怎么追回年轻人的心 2018/7/19
- 下一篇:50年前名噪一时的“中国餐馆综合症”是个什么病? 2018/7/19